全口重建

牙周感染對全身健康有很大的影響,罹患牙周病的患者心肌梗塞與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二至三倍;而糖尿病患者若同時伴有嚴重牙周病,其血糖可能更難控制,因為牙周炎進行速度加快,也更易失去牙齒。所以治療牙周病,不但可以顧全牙齒健康,也可免除疾病風險。

有一名60歲的婦人有牙周病問題,但是因為經濟能力有限,所以做全口假牙時,無法使用貴金屬,只好以賤金屬取代,而引發牙周過敏,牙齦紅腫不舒服,患者本身有糖尿病史,醫師面臨此棘手問題,也感到很無力。

WCLI雷射專科醫師暨台灣植體學會專科醫師呂睿庭表示,因有糖尿病的患者,免疫功能上不佳需避免傷口大癒合不易的問題,建議患者用無痛雷射牙周病治療,治療牙周病,並更換牙套,裝上全瓷牙冠,而不能使用傳統方式,以免會留下傷口。

糖尿病患者因為高血糖改變了血管結構及通透性,容易罹患牙周病,而牙周病的細菌感染會使得胰島素阻抗性提高,糖尿病的病情更加惡化。牙周病的長期發炎狀態,不僅會造成口氣不佳、牙縫變大、牙齒敏感、動搖、鬆脫,引起的發炎免疫反應,更會提高全身疾病的風險。呂睿庭表示,糖尿病是導致牙周病的重要因子,在治療牙周病之前,最好先檢查血糖。尤其糖尿病患如果吃太多流質飲食或飲料,特別是含糖飲料,容易造成血糖偏高。

相對的,牙齒若發生厲害的感染、發炎,也會造成體內的壓力,如賀爾蒙上升,而導致血糖上升。換句話說,糖尿病患者若血糖經過控制,且定期做牙周保養,保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,牙周病才會有所改善。

糖尿病患傷口難癒合,國外有案例報告,在植牙前未注意糖尿病問題,導致植牙區全部潰爛,有顎骨壞死情形。因此最好在植牙前請醫師做好術前評估,糖尿病患者必須血糖與血脂控制在一定值內才可植牙。控制不良的糖尿病患者,其白血球功能、膠原蛋白功能及末梢血管壁滲透性的功能異常,以及傷口復原能力降低,就會衍生口內併發症。此外,糖尿病患也容易有神經、腎臟以及視網膜方面的病變,因為要顧及上述病變的症狀,患者反而會疏忽了口腔衛生。

如果有糖尿病史,除了可以請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協助,好好控制血糖之外;也應該做好個人口腔衛生的工作;如果有牙周病應先做牙周病方面治療。

全口重建

牙周病是細菌感染造成,依其感染程度,有人相安無事,卻也有人嚴重到掉牙。在嚴重牙周炎治療過程中,有一些無法保留或預後不佳的牙齒被拔除,也有一些齒槽骨嚴重被吸收、咬合創傷,但仍具保留價值的牙齒。這些情況均需要經牙齒咬合補綴以穩定牙周創傷後被留下的牙齒,恢復患者的咬合功能等。

一旦罹患牙周病後,牙齒的齒槽骨會喪失,支撐力不佳,若牙根發炎嚴重牙齒就會開始搖動,如果搖動度太大就難逃拔除的命運,甚至產生無法咬合與咀嚼的後遺症,或前牙區牙縫變大有外觀上不美觀問題,必需做假牙解決此問題,或重新做齒列重新調整。

只是牙周病破壞的齒列與未受牙周侵害的齒列注意事項是不同的,醫師面對已受傷的牙齒與骨床,必須加以特殊考量與設計,才能恢復牙齒美觀與咬合咀嚼的功能並同時擁有健康的牙周,WCLI雷射醫學會專科醫師暨台灣植體醫學會專科醫師呂睿庭表示,許多患者因畏懼治療牙周疼痛而裹足不前,現已有三合一無痛治療牙周病模式,運用高科技雷射、傳統翻瓣與石英震盪去除牙結石與牙周、骨床內細菌,所以患者不需擔心疼痛問題。牙周病治癒後的假牙重建有別於一般做假牙,此時要特別考量咀嚼能力、咬合能力,尤其必需先治療牙周病,待補牙完成後,再進行咬合重建,此時並同時需配合建立高標準且正確的口腔衛生習慣,此一連串過程可稱為牙周復健補綴,這也是所謂牙齒治療復建的希望工程。

至於有牙周病的人做牙齒矯正,有一定的條件,呂睿庭表示,如果齒槽骨喪失太多,則不建議做矯正,因矯正過程牙齒不好清理、不好整理,如清理不當,反而會使牙周病加劇,臨床上經常發現患者未拆矯正器時牙齒已動搖嚴重,其實裡面牙齒已經在動搖,甚至做完矯正之後,牙齒反而可能因牙周病嚴重導致脫落。所以有的牙醫師都不敢貿然隨便拆除有此情況患者的牙齒矯正器,擔心一拆除,牙齒就會掉下來。所以牙周病患者的矯正必需很小心,尤其要先治癒牙周疾病並採高標準清潔,或請醫師評估牙周病的嚴重度來選擇是否可做矯正治療。

一般牙周病植牙應該是全方位的設計,牙齒本身有生物性,如果齒槽骨被侵襲過於嚴重,就算牙周治癒植牙植體種植過斜引發咬合不佳,容易產生植體牙周炎;如果因此選擇過短植體,施力點也不佳,使用年限也不會長,所以還需按部就班重建骨床,再做牙齒植牙復健工程較佳,假牙部分則建議使用以不易產生牙菌斑的全瓷系列較好,切勿使用劣質金屬的牙套,以免引發接觸性牙周炎,反而有產生不良牙周反映情形。

關閉